各教学单位: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深入落实《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且熟知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学校人工智能启航工作部署,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要求,现面向全校开展大学生人工智能作品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和目标
(一)学生组
面向全校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可跨专业组队),遴选一批体现技术前沿性、具备实践转化潜力与社会价值的大学生人工智能优秀作品,充分彰显新一代青年在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领域的探索成果,主要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思想政治引领创新应用。“三全育人”理念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实践成果。如共青团基础团务操作系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运用等领域AI产品。涵盖智能团务管理、理论宣讲AI辅助系统、青年思想动态分析模型、智能团课开发工具、AI团务知识图谱等方向。成品可以是视频、课程、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多种形式。
2.智慧学习。如运用生成式AI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对某门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智能整理生成包含框架图、例题解析、思维导图等笔记文档。
3.艺术创作。如运用AIGC技术创作诗歌与绘画、生成式音乐与舞蹈编导等文学文艺作品;进行短视频智能剪辑、智能特效及3D/2D数字人表情动作生成;文物修复增强现实系统、方言语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库。
4.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如通过研究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及制造工艺,开发出较高性能的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融合、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通过研究智能机械系统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实现精确、高效的机械运动控制。
5.技术应用。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快速实现信息检索、信息抽取、文档分类等工作的处理;使用生成式AI实现自动化建模;结合WPS表格实现简易数据分析(如学生成绩聚类分析)。
6.智能分析。如利用生成式AI分析行业数据,预测就业前景并评估可靠性,形成本专业职业能力调研报告。
7.个人智能规划。如基于就业市场需求与个人能力测评结果,制定个人技能提升计划与毕业后3-5年职业路径(如行业选择、晋升方向),形成个人职业规划书。
8.其他。有别于以上7类的人工智能作品。
(二)教师组
面向开展AI教学的全体教师,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主要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1.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如智能化、场景化思政教育。
2.知识图谱智能学习。如开展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知识网络构建,促进课程、教材等新形态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实现知识结构图谱化,资源组织系统化,学习数据可视化,学习管理智能化。
3.智能教学。如利用AI进行一对一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通过AI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智能编程辅导等。
4.智能备课。如利用AI和大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给出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堂评价方案等建议。
5.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如允许各地的师生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内完成授课,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道具以及专业化的场景模拟能力,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6.教学质量管理。如利用AI分析师生数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并且为教学质量提供评估和改进建议。
7.学情分析预警。如使用AI分析学生数据,预测学习成果,及时提供干预措施。
8.智慧课堂管理。如利用AI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参与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法。
二、材料要求
需提交以下两方面材料:
1.人工智能作品与教学案例应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需有案例和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关键制作步骤。
2.人工智能作品与教学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应用性,需提供但不限于该案例与作品的技术文档、视频、音频、数据库、实物模型、制作方法、编程代码、报告等等。
三、材料报送
各单位要积极组织申报,择优推荐,于5月30日17:00前统一汇总报送纸质及电子申报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1.学生组材料:包括人工智能作品相关电子版材料,以及单位盖章扫描的《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大学生人工智能作品申报书》(附件1)和《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大学生人工智能作品汇总表》(附件2)。
2.教师组材料:包括案例相关电子版材料,以及单位盖章扫描的《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案例申报书》(附件3)和《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案例汇总表》(附件4)。
3.各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文件夹命名为“XX学院+大学生人工智能作品”“XX学院+教育教学案例”,电子版发送至20189925@zzut.edu.cn。
4.学校将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和奖励。
联系人:张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60610324 18337182805
教务处 团委 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