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聋人手语走进小学生课堂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作者:陈振宇发布时间:2012-06-01浏览次数:

我院特教学院院长孟繁玲教授是郑州市惠济区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区政协会上,孟教授提交了一份提案,在中、小学里开设聋人手语课。这个提案引起了与会委员的广泛兴趣,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因此,提案很快获得通过。为落实提案精神,经区政协与惠济区有关部门协商沟通,决定先选定弓庄小学,西黄刘小学,金洼小学,木马小学和青寨小学五所学校开展试点。

5月30号下午,我院特殊教育学院选派了5位教师和4位高年级的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分赴各学校。由于是第一次开课,各校的活动参与者都甚感新鲜。活动开始,首先由我院教师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小学生们描述了聋人为什么要用手语、聋人手语是怎么回事、听力正常的孩子学习手语有什么意义。接下来,就教孩子们学习日常手语,如:你、我、她、男、女、爸爸、妈妈、老师、你好、同学们、谢谢……。我院教师还用互动方式开展了手语猜谜游戏,激发了小学生的浓厚兴趣。第一堂手语课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个个都意犹未尽,还围着老师津津乐道学习着。

聋人手语已为西方语言学界定位为一门真正的语言,和英语、汉语、日语等有声语言一样,是语言学意义上的人类语言。我国语言学界和聋教育界的少数人员,也已逐渐接受了这个观点。2006年,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指出手语在聋人沟通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呼吁各国提供手语训练。中国在2008年加入此项公约。中国残联把切实履行国际公约的相关条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这次开展的小学生学习手语活动,就是在响应并践行中国政府承诺的国际义务。尽管手语语言地位的确立和健听儿童学习手语对开发儿童智力的好处,都已在国际社会得以传播。但从全球来看,健听孩子学手语仍然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显然我们这一步是具有开创性的,它的意义不在于孩子学到了多少,而在于主流社会对听障者的一种尊重,是跨向和谐社会的前进步伐,这点,将会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深入不断显现出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