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全球化时代的艺术、技术与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中州大学隆重召开

来源:宣传部 作者:柴生高发布时间:2013-04-23浏览次数:

为拓展和深化国内文艺学及文化理论的研究,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4月19日上午9:30,中州大学艺术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艺术、技术和感性”学术研讨会在中州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在文艺学和文化理论研究方面的取得一定成就和享有威望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全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毕绍普教授、媒体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哈里斯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希城市与设计中心主任希尔兹教授、比较文学谢文娟博士,新加坡国立新加坡大学英语系菲利普斯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卡明斯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文化理论家、英国《理论、文化与社会》杂志编委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新媒介文论学会秘书长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究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秘书长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究员王莹,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清民, 河南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卫绍生,河南社科院研究员王增凡,中州大学于会见教授等14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州大学党委书记周春辉、校长司福亭、副校长薛培军、校长助理王文武出席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一天。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州大学副校长薛培军主持,中州大学党委书记周春辉代表中州大学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校长司福亭简单介绍了中州大学的概况,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上午的研讨会在行政楼A403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惠敏教授主持研讨会。诉诸“感性”(美学的题中之义)历来是各种审美现代性理论批判和对抗工具理性的不二法门。在感性学视野内,如果说感性是完整的、丰富的、合乎人性的,那么现代技术则是分裂的、片面的,是资本主义异化的代名词。在如今的全球化浪潮中,在一个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日益主宰我们日常生活的时代,感性发生了哪些变化?艺术和文学如何回应全球化,回应全球化时代技术所带来的感觉方式的变化?本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从媒介生态学与技术理性、技术感性;后现代崇高与大众文化;中国古代技术观的现代意义;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对技术的回应;文化帝国主义与日常感性;中国当代艺术与于会见教授的艺术创作;国际文化政治学与玛库教授的艺术创作等七个方面集中研讨技术特别是媒介技术的心理后果,以及面对这种后果,文学艺术的变化和可能的作为。

下午的研讨会在学生活动中心一阶八报告厅室举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全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毕绍普教授主持会议,诸位专家学者与近300名师生一起就文艺学及文化理论的研究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他们的观点、研究成果令广大师生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学校聘请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全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毕绍普教授、媒体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哈里斯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希城市与设计中心主任希尔兹教授、新加坡国立新加坡大学英语系菲利普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新媒介文论学会秘书长陈定家先生为客座教授,校长司福亭现场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本次研讨会还收到了15篇在文艺学及文化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今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内文艺学及文化理论的研究,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文:王伟龙图:柴生高)

“全球化时代的艺术、技术与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周春辉书记致欢迎词

司福亭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伟德国际1946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文化理论家金惠敏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校长司福亭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全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毕绍普教授、媒体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哈里斯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希城市与设计中心主任希尔兹教授、新加坡国立新加坡大学英语系菲利普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新媒介文论学会秘书长陈定家先生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下午研讨会现场

关闭